長江商報消息 缺失線下產品體驗,面臨競爭壓力;“全渠道”利于品牌構造與宣傳、完善品牌覆蓋率
□本報記者 陳妮希
如果說兩年前,“雙11”還僅僅是線上促銷的狂歡,那今年的“雙11”無疑已成為全渠道商家共分消費市場“蛋糕”的大戰(zhàn)。據國內某大型的電商平臺人士表示,雙11期間,線上線上打通的店鋪將超過100萬家,涉及國內外數千商家。
何為全渠道零售?就是企業(yè)為了滿足消費者任何時候、任何地點、任何方式購買的需求,采取實體渠道、電子商務渠道和移動電子商務渠道整合的方式銷售商品或服務,提供給顧客無差別的購買體驗。
上述電商平臺人士表示,“未來零售業(yè)發(fā)展的趨勢就是線上線下融合做全渠道模式,這種模式最終會改變和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感!
“全渠道”彌補電商體驗缺失短板
在實體零售低潮時,部分零售企業(yè)希望全渠道融合能帶來新增長。同時不少電商也開起了實體店,搶占線下資源。
這些曾將實體店逼入“死角”的電商,為何又要“復活”實體店?
業(yè)內分析認為,最重要的原因是,當傳統(tǒng)的實體零售商紛紛“觸電”之后,電商不僅失去了先天優(yōu)勢,反而因為缺失線下產品體驗環(huán)節(jié),面臨競爭壓力。因此,電商被倒逼著從線上走到線下,開設實體店為消費者提供一個體驗的場所,彌補自己的短板。
事實上,零售業(yè)演變三步曲:單渠道時代、多渠道時代、全渠道時代。公開資料顯示,1990-1999年,巨型實體店連鎖時代到來,多品牌化實體店數量減少。單渠道模式經營的企業(yè)困境在于渠道單一,實體店僅僅覆蓋周邊的顧客。
2000-2011年,零售商采取了線上和線下雙重渠道。多渠道相比單渠道的路徑更豐富,但也面臨著瓶頸:分散渠道、幾套人馬,管理成本上升;內部惡性競爭,搶奪資源,團隊內耗、資源浪費;外部價格不同、促銷不同、服務不同,顧客體驗冰火兩重天。
2012年開始,企業(yè)關注顧客體驗,有形店鋪地位弱化。
國內某大型電商平臺人士表示,“如果純粹做線上,跟線下完全不掛鉤,那在這個時代也過時了。如果只做線下而不關注線上,也不行。所以未來零售業(yè)發(fā)展的趨勢就是線上線下融合做全渠道模式,這種模式最終會改變和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感!
電商天使投資人李成東、前騰訊、京東戰(zhàn)略分析師李成東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:“全渠道并不是什么新概念,F(xiàn)在又火了,反映了三方面的問題。第一,是現(xiàn)在線上流量成本很高,甚至又出現(xiàn)線下比線上更好的情況,于是電商企業(yè)發(fā)力尋找新的渠道。第二,是一些電商品牌營銷需求所致,例如化妝品之類的,有一些實體樣本店更利于品牌構造與宣傳。第三,是基于品牌營銷的完善之舉。中國的網購用戶大概在4—5億人,還有近7億人是不網購的,在此基礎上,通過線下店可以完善品牌覆蓋率!
美國時尚服裝品牌Gap電子商務市場與渠道總監(jiān)Cherry Zhu表示,“全渠道能夠幫助我們更大化利用門店庫存,從而幫助線上在斷色斷碼率上有一個補充和提高,也能夠幫助門店清掉一部分庫存,降低庫存壓力!
“全渠道”運營需要取舍
然而,就在眾多企業(yè)前赴后繼地涌入這種生存發(fā)展模式之時,命運也不同。
最近幾年,一些線下連鎖零售品牌頻頻關店。據了解,早期落實O2O線下開店的女裝品牌麥考林,直營店數量已從2011年的117家減至55家;曾在世貿天階開店的男裝品牌瑪薩瑪索沒多久就關門了。再如達芙妮,有人認為電商沖擊是其業(yè)績下滑的重要原因,但也有人認為,新品牌風起云涌,老品牌份額下降是正常新陳代謝。國內快遞老大順豐的線下食品店探索很典型,從看不到商品的“嘿店”,“順豐家”,到現(xiàn)在統(tǒng)一的“順豐優(yōu)選體驗店”,一直都在艱難試水。
最近,兩家知名互聯(lián)網服飾品牌韓都衣舍和茵曼創(chuàng)始人掀起“線上線下”口水戰(zhàn),韓都衣舍創(chuàng)始人趙迎光明確說,沒有運作線下實體店計劃,專注互聯(lián)網多品牌運營。茵曼創(chuàng)始人方建華則回應:“ 互聯(lián)網品牌五年內不做線下,沒有未來”。
企業(yè)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發(fā)展方式
這恰好是時下最針鋒相對的兩種觀點,互聯(lián)網品牌是否要開線下實體店?
“其實,生意就是生意,無論線上線下,賺錢是第一位的!庇浾邚睦畛蓶|發(fā)表的文章上看到,當客戶有全渠道消費需求,商家就根據自身投入產出比來確定滿足的方式。韓都衣舍有互聯(lián)網基因,線上市場足夠大,他們選擇只做線上也會活得不錯。
更確切地說,對企業(yè)來說,沒有最好的生存方式,只有最適合自己資源和能力的方式。在李成東看來,市場上很多低調的互聯(lián)網品牌商家專注電商,活的也很好。
責編:ZB